|
一、清理池塘
养殖池塘淤泥增多,池底恶化,易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,造成水体污染,因此,冬季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,能显著提高养殖鱼类的成活率、生长速度、产量和效益。清除淤泥后最好暴晒10天左右,并用生石灰清塘,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越冬环境,然后加注新水,经过10天左右药性消失后,即可放鱼。
二、注意加水
冬季降雨量减少,水位相对较低,池塘应保持水深最低在1.5 m以上,水位过低时应加注水量。加水时应早注水,勤注水,一次注水量不可过多以免引起池塘水温变化过大,鱼的活动量加大而不利于越冬。
三、防治疾病
①冻伤,当水温下降到1℃时,鱼类开始进入麻痹状态,当水温降到零下3℃时,草鱼、鲢、鳙就会受冻而死,因此在严冬来临前,加深池水,做好防寒保温工作,抓好饲养管理,提高鱼的体质,增强抗寒能力;
②口丝虫病,口丝虫侵入鱼的鳃部和皮肤,会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,发病时将硫酸铜与硫酸亚铁铵5:2的比例配制合剂,每立方米水体用0.7g合剂兑水3kg全池均匀泼洒,另用3%的食盐水浸洗鱼体30min;
③竖鳞病,治疗时每隔3-5天换水一次,每亩用马尾松鲜叶15kg,研碎后兑水25kg全池均匀泼洒;
④斜管虫病,病鱼体表和鳃大量分泌黏液,形成灰色薄膜状,造成鱼因呼吸困难而死亡,治疗方法与口丝虫病相同。
四、加强管理
不可忽视管理工作,及时查看鱼类活动状况。冬季太阳光照少,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,常造成养殖环境溶氧不足,同时要注意不要施用有机肥,减少消耗溶氧,防止鱼类冬季缺氧;越冬期间鱼类并没有完全停止摄食,在气温较高,温暖无风天气时,根据实际情况少量投饵;经常巡塘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
五、改善喂养
传统的养殖方法是鱼类越冬期不投喂食料,但这容易导致鱼类出现应激反应,因此,改变鱼类越冬期不投喂饲料的传统习惯,采取生长旺季强化喂养,越冬期补充喂养的常年喂养方式,越冬前在饲料中拌入优胆灵,可保肝护肝,增进食欲,促进生长,显著提高鱼类免疫能力,有效降低鱼类肝胆综合症等疾病的发生率,进而为来年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产品咨询电话:021-37634067
|
|